新冠疫情冲击下世界航空公司如何脱困?
近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公布了2020年的全球客运量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20年的航空旅行需求(收入公里数或RPKs)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65.9%,这是航空史上客运量的最大降幅,其中甚至经历了“短暂停摆”“快速复苏”的堪称过山车的过程。针对2021年的行业走势,IATA预测,航空旅行需求较2020年增长50.4%,能够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50.6%,但前提是各国不再采取极为严厉的出行限制措施。而航空公司在迎来转机的同时,仍需通过政府财政支持与自救措施来维持生存。本文将各国政府、各大航司在疫情冲击下的救助措施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后续的走势。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救助政策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多个国家政府陆续出台了救助政策,旨在通过财政支持协助航空公司稳定现金流,以帮助航空公司度过难关。
从各国政府的救助措施,不难看出其中的特点:一是“没有免费的午餐”——政府救助有一定的附件条件。如美政府要求美航司承诺不强制裁员、限制高管薪酬与股东分红、让渡企业少量股权形式作为担保、偿还政府低息贷款的30%等;俄罗斯政府要求获救企业必须活下来,即不能破产、不能倒闭,必须保证员工不失业。这些附加条件由于当地政府的介入,改变了航空公司的股权结构,从而影响航空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商业决策程序。
二是一揽子面向航空业的救助措施。在众多救助方案中,法国政府提出的救助计划相对亮眼,从救助对象来说,不局限于航空公司,而是放眼整个航空业;从救助目标来说,不仅帮助航空业熬过低谷期,更是帮助航空业实现了可持续健康发展。该国的救助计划价值150亿欧元,包含了援助、投资、贷款、担保等一揽子措施。法国政府的救助计划是金融与航空两个产业资源的融合,是一条战略性投资引领航空产业链的变革与复兴之路,这为其他国家制定相关救助计划提供了建设性参考。
三是航空公司的“烧钱模式”仍在持续。2020年,新冠疫情危机的关键词是疫情暴发,而2021年疫情的关键词是病毒变异,这给航空公司发展前景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不仅会加速实力较弱的航空公司“出局”,也会加深航空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博弈程度。针对航空公司的薪酬问题,美国政府已经给予第3轮资金支持,而澳大利亚将2020年的救助政策延迟到2021年1月份。但不是所有的航空公司救助申请都会被批准,挪威政府驳回了挪威航空公司的救助申请,该航空公司恐面临破产风险。IATA预测,2021年航空公司“烧钱”力度仍会加大,需要政府救助缺口为750亿美元至950亿美元。
航空公司出“奇招”进行自救
航空公司遭受新冠疫情重创,在复苏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为了生存,各个航空公司频出奇招,各显神通,比如拆座椅扩容量,布局“客改货”、开拓“副业”,搞起电商经济、削减成本,员工执行强制放假措施等。
第一,迎来“客改货”大潮,推动现代航空物流转型。IATA在2020年底发布了展望报告,明确指出“货运业务运营数据明显好于客运”。当前航空货运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除了大量的医疗物资外,还有诸如汽车配件在内的常规运输品。对于航空公司来说,通过使用腹舱空间或直接将货箱和包裹放在座椅上来解决货运运力全球性短缺问题,甚至有些客机座椅被拆除,如空客公司于2020年6月推出A330和A350系列飞机改装方案,使航空公司得以在拆除经济舱座椅后在客舱地板轨道上直接安装货盘。IATA首席经济学家布莱恩·皮尔斯在2020年11月25日的IATA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航空货运的份额将大幅增加。”
第二,削减人力成本降低支出,成本管控力度堪称史无前例。由于疫情波及全球,航空公司在2020年“不约而同”陷入停飞潮。美国航空在2020年共节省成本170亿美元,超过2万名员工同意长期减薪或提早退休等提议;大韩航空2020年运营成本降低40%。IATA就此表示,至少在短期内,约50%的航空公司成本是固定或半固定的,换句话说,成本下降的速度赶不上收入下降的速度。例如,76家航空公司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运营成本同比下降48%,而营业收入跌幅高达73%。
第三,积极调整机队战略,进一步提升获利空间。借此次疫情危机,航空公司纷纷调整机队战略,诸如根据各国客运需求,大规模削减运力、延迟接收飞机、取消飞机订单、提前退役飞机等,旨在抵御风险,削减开支。
据IATA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月份国际客运需求与2019年1月份相比下降85.6%,略低于2020年12月份的降幅(同比下降85.3%),导致运力进一步缩减。与此同时,为了保障现金流充裕,航空公司提出延迟接收新订购飞机。新加坡航空公司2021年2月宣布,已于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达成一致,将在超过5年的时间里分批次接收新飞机。更为严重的是,不少航空公司直接取消了飞机订单。而对于飞机制造商来说,此次疫情危机也给它们带来了“黑暗时刻”,波音公司今年2月新增82架飞机订单的同时被取消51个订单,这也是该公司2019年11月以来首个单月净新增订单的月份。
当然,疫情的蔓延也加速了飞机种类的迭代速度,已有多个航空公司在2020年度永久退役多架超大型飞机。2021年,泰航拟退役所有波音747、空客A380,甚至空客A330300飞机;汉莎航空和阿提哈德航空的A380飞机此前已飞往法国南部塔布进行存储;法航将在未来3个月内退役4架波音777-200ER飞机。
第四,疫情防控标准化,守护旅客平安出行。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国家和地区“被迫”按下了暂停键,禁止公众聚会、进入警戒状态、人员流动受限,这不仅导致全球旅客出行需求骤降,同时也造成了安全防疫标准不统一的现象,使得旅客出行严重受阻。新版《启航: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危机航空旅行指南》旨在加强国家间的协作防疫力度,增强防疫信心,严格管理境外输入病例,最终能够实现“安全连接世界”这一目标。与此同时,IATA在2020年12月发布了IATA Travel Pass(国际航协旅行通行证)关键设计模块,根据各国政府对于疫情防控的有关规定,旨在协助旅客拥有一段安全、轻松的旅行体验。
第五,引发航空业新一轮技术变革,探索发展新机遇。一是无接触式旅客自助服务由初步尝试转为广泛应用。阿提哈德航空公司已于2020年4月成为首家试用新型无接触式自助服务技术的航空公司,通过使用澳大利亚Elenium Automation公司的自助识别设备筛选潜在患者,从而推动机场健康筛查流程的标准化工作。美国航空于2020年7月推出全新的非接触式登机服务,以行李托运为例,乘客提前在APP或网站上提交所携带行李的数量与重量,在到达机场后只需在一个自助服务亭扫描登机牌,并打印标签,即可完成行李托运。
二是健康护照正在加紧研发。所谓健康护照概念,黄热病抗体速检卡是先例,而前文提及的IATA Travel Pass就是这一类概念的产品之一。另一款名为Common Pass的APP已应用于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和新加坡航空公司,一方面通过上传旅客检测结果协助政府完成出入境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降低纸质文件存在篡改检测结果所带来的欺诈风险。
三是机上餐饮等多项产品提供预购服务计划。日航子公司J-AIR在起飞前销售毛巾,在起飞后把毛巾交付给乘客,一方面停止了机上面对面的现金服务;另一方面解决了短途旅行中机内销售问题。荷兰泛航航空公司启动餐饮预定计划,并与家庭送餐服务公司Just Eat建立全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即乘客可在起飞前一小时在Just Eat平台订购餐食。
四是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涉足电子商务领域。马来西亚航空在菲律宾推出了名为AirAsia Shop的电商平台,涵盖美容、电子、健康等多元化免税产品。要指出的是,新冠疫情使数字购物进程整整快了5年,以电商巨头亚马逊为例,其2020年二季度净利润同比翻了一番,高达52亿美元,而2019年为26亿美元。
五是航空公司不断引入高效率消毒技术和系统。捷蓝航空公司2020年7月测试霍尼韦尔公司的紫外线机舱消毒系统,消毒设备可将紫外线照射在座位上。西门子智能基础设施集团基于Violet Defense公司技术研发出紫外线消毒系统设备,可根据清洁区域的面积大小和布局情况定制消毒方案。
六是提升生物识别技术以减少乘客摘戴口罩次数。星空联盟推出全新生物身份识别平台用于乘客身份筛查,但目前仅限于部分乘坐汉莎航空的旅客使用。阿联酋航空在迪拜机场推出一体化生物识别系统,即把面部识别和虹膜识别相结合。
当前救助措施效果分析
从获得国家财政救助角度来说,国家财政救助对于航空公司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但仍需理性对待这些财政救助。一是政府救助措施在公布前需经多轮磋商谈判,对于航空公司来说等待救助的周期过长。IATA数据显示,航空公司2020年度削减了45.8%的成本,而收入却下降了60.9%,经计算航空公司每搭载一名旅客就意味着损失66美元。航空公司要在获得政府财政救助前,首先保证能够“活下来”。
二是救助措施有一定期限限制,到期后航空公司又陷入困境。美国政府2020年3月慷慨解囊,对航空公司提供了一揽子救助,但救助仅截至2020年9月30日,并无延期一说。首轮救助到期后,裁员潮来临,航空公司又纷纷请求美国政府再度给予帮助。而美国政府针对美航空业的第二轮150亿美元经济救助将于2021年4月1日到期,届时将有约2.7万员工被迫停薪休假。
总体来说,航空公司不断陷入“走一步看一步”的短期应对窘境,而中长期危机未能得到有效改善;三是恢复财务健康是航空公司面临的下一个挑战。IATA曾在2020年5月发布预测,截至2020年底,全球航空业债务将高达5500亿美元,比年初增加了1200亿美元,其中产生新债务产670亿美元,包括政府贷款500亿美元、递延税款50亿美元和贷款担保12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航空公司所获的贷款救助仍需偿还,在2021年度还应维持缩减态势。
从展开花式自救角度来说,一是“客改货”仍面临运力不足、疫苗冷链运输环境严苛等挑战。在新冠疫情肆虐下,对防疫、医疗等物资的需求使得货运行业空前旺盛,航空运输新冠疫苗正好契合“客改货”浪潮。但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目前正在运营的专用货机约有2000架,承载了全球一半的空运货物,其余货物基本由全球22000架常规客运运载。IATA估计,即便全球每人只接种一针新冠疫苗,全球也需要8000架全货机来运送疫苗,即使将眼下全部的货机都投入疫苗运输也远远不够。更何况,医药冷链运输被称为冷链行业金字塔的顶尖,不同于一般的生鲜冷链,其运输门槛较高。
二是航空公司目前所引入的众多新技术仍处于小范围测试阶段,具体推进进度不仅取决于每个国家的防疫政策规定,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某项技术的投资回报率,以及技术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诸如生物识别技术和数字健康护照之类新兴技术仍面临不少挑战,这些技术关乎旅客的个人信息,因此信息泄漏等潜在风险需要在前期研发阶段就规避掉。
2021年,是国家和航空公司继续抱团取暖的一年,也是政府援助与航司自救持续双管齐下的一年。政府救助方面,拜登政府签署的1.9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中,其中包括向美国航司提供140亿美元的薪资救助、向机场和航空服务承包商分别提供的80亿美元和10亿美元的薪酬支持计划。航司自救方面,航司破产重组、优化业务也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2020年5月,拉美最大航空公司拉塔姆航空公司发布公报,宣布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进行债务重组,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运营中断的可行性,进一步保护相关方利益,这是最好的选择。
关于2021年航空公司的经营状况,数据分析公司Cirium全球咨询主管罗伯·莫里斯认为,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处于出行需求不足的状态,倒闭潮并不会“退潮”,至少在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和2021年第一季度会有更多的航空公司倒闭。阿维亚解决方案集团董事长GediminasZiemelis则认为,2020年的疫情让航空公司措手不及,而2021年是航空业施行现代化解决方案的一年。